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石嘴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生成日期 2022-03-03
来源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解读单位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原文: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石嘴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近日,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石嘴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石嘴山市根据《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了《石嘴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经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根据会议所提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是指导石嘴山市未来五年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规划》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发展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态势。

一是经济贡献日益突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9.2%

二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富海物流获得国家多式联运试点。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投入强度及增幅均居全区前列。建成A级旅游景区17个。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获批三个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市县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区初具雏形,带动区域服务业发展作用明显。

四是服务业开放不断推进。开通宁夏唯一联通欧洲货运班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口岸实现报关6959单、进出口货值7.5亿元、缴纳关税3.8亿元。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需求侧改革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城融合,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潮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效提升,着力构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优化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力度,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彰显特色,重点突破。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服务业全方位赋能、带动服务业整体性转变、推动服务业态和模式革命性重塑,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中东部地区和黄河几字弯城市群互动发展,拓展与乌海、鄂尔多斯等毗邻地区协同合作,加快建设沿黄城市群。

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以上,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38%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7%

——服务业质效持续改善。到202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2.3%以上。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到2025年,新培育建设23个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引领、两翼联动、三带协同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四)主要任务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厚植和发挥比较优势,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2+8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1.聚力发展两大主导产业

——文旅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引领,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魅力独具、服务优良、产业体系健全、市场充满活力、品牌突出的具有鲜明西部特色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城市。

——现代物流。以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统筹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质,着力强化物流辐射带动能力。

2.培育壮大八大新兴产业

——健康养老。围绕养老养生、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创新发展康养+等服务业态,强化健康产业市场竞争力,打响塞上康养城·颐享石嘴山养老服务品牌。

——家庭服务业。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需求,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居民和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政服务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

——商贸流通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城市商圈、商贸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完善县域商业设施,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优化消费路径、提高服务水平。

——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会展、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鼓励发展法律、咨询和管理服务、教育培训等,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务服务机构。

——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

——金融服务业。推动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科技服务业。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一批科技服务主体,丰富一批平台化、数字化科技服务新业态。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节能发展需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等服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等专业化服务,构建节能环保服务业生态体系。

(五)重点工程

——数字赋能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深度应用,拓展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应用,加快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科技咨询等领域数字化建设,推进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创新。

——集聚发展工程。顺应自治区推进地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导向,重点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乡村旅游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集聚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示范复制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和集聚区。

——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服务业实体经济的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及裂变,实现价值再造。

——消费扩容工程。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给,改善服务体验,提升消费满意度,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品牌提升工程。引导服务业企业坚定不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造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品牌,推进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建立服务业品牌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标准引领工程。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服务业标准,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优势标准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相结合、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企业培育工程。突出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发展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社会信用好的领航型企业、小巨人型企业、龙头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六)保障措施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实施规划的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规划政策保障加强各类政策的统筹协调,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系列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放宽行业准入限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竞争中性,破除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环境。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取消和调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强化统计监测服务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加快培育服务业企业(单位)上规上限,加强统计工作,形成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着力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咨询渠道

电话:09522218504  传真:09522218562

单位邮箱:szssfgwjrk@163.com

主要负责人信箱:szsfgw@163.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